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午夜帮大家分享的10篇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午夜帮大家分享的10篇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杜拉拉升职记》的读后感 篇一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杜拉拉升职记》。但是我在这本书中懂得了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
虽然这本书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模式,但是我还是坚持着看书,因为书是最初的形成模式所以我坚持看书。在这本本书中,主人公杜拉拉经过重重困难才坐到了总监的位子,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外企小菜鸟,做到人人都羡慕的总监的位置,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这本书中,我觉得让我最受启发的是这么几句话:“我是战神杜拉拉,什么困难我都可以把它打败。我是当代的三八红旗手,什么苦难在我面前,我连眼都不眨一下。我是谁呀?我是打不到的超级玛拉”
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是多么的顽强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要顽强的拼搏下去,既然进了这个门,就不能当缩头乌龟在出来。在顽强的精神下,我们也不能缺少智慧,和做事的踏实、诚恳的态度、如果一个人没有做事的踏实和诚恳,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会半途而废的。那么学习也不是这样吗?如果每个人学习都有认真的态度,那么怎么会出来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差别呢?怎么会出来家长为孩子学习愁得都睡不着觉的。只要我们有做事的踏实和诚恳,那么什么事都会做的好的,相信我吧!相信这本书吧!
虽然这本书是教给那么白领在职场人看的,但是还给我们这些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篇二我们经常抱怨:“为什么我们经常努力,生活却还是那么糟糕?”也许我们的努力似乎很难。我们忘记了了解自己,忘记了清醒和确定,忘记了解决方案总是比问题多,忘记了更有效和明智的行动。
对于失败,我们喜欢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主人公杜拉拉能够清晰地判断和识别自己是在处理工作还是生活,总是以谦逊的态度面对困难和处理问题,并通过自我恰当的方法和良好的品行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在我看来,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拉拉在人际关系中不计得失,凭借良好的品行将失败转化为胜利的能力:当杜拉拉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接手一个巨大的项目时,她没有找到逃避或计算自己是否是自己的借口。
正是这种简单的工作态度让杜拉拉的工作变得更好。在接手重大项目之初,拉拉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得不到同行的配合,也得不到下属的协助。但她通过共情积极沟通,最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了上级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篇三《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贴近现代生活的书,是对我们现代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杜拉拉,一个“南方女子,姿色中上”。二十出头的杜拉拉初进公司,先是忠心耿耿地傻干,之后发现干了很多活儿,可上司就是不待见。小头儿藏着掖着,为了保住自我的位置不受威胁,关键的业务丝毫不放,关键的知识一点不教;大头儿只想安全退休,不愿承担职责和风险,“该做决定时他思考,遇到困难时他授权”;新招聘的下属一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一个本事虽强暗藏心计难以驾驭……在复杂的多重关系中,杜拉拉不断进行正面的自我调整,最终百炼成钢。恩,拉拉就这么个女子,我很是欣赏这么个时尚现代能干的lady。
就这样每一天跟随者书中的拉拉一块欢笑,一块悲伤,感受她的一切,同时也从书中看到职场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也学习其中的解决方法。她是一个靠着彪悍的性格和工作的韧劲成长起来的草根,遇到挫折时,她没有退缩,恰逢机遇时,她适时抓住。结局是完美的,无论她的工作和感情,但过程是曲折的,可贵的是她挺过来了。
看到杜拉拉一个柔弱的南方女子在一家全球500的大企业中打拼的过程,让我明显的感觉到职场上危机四伏,任何一个人在企业中随时都有被炒的可能,要想在企业中有所成就光靠技术和一张嘴皮子是完全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比别人转的更久更快的脑袋!
用一句话概括吧:生活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有两点:一是“改变”,二是“思考”。对于刚刚踏出校门的人们,每个人都会怀揣各种各样的梦想,然而当你真正步入一个公司,处于一个职位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其实现实与自我所想象的情景是不一样的,这样有些人非要逆流而上,而有些人则会顺流而下,然而时间和实践证明往往后者会走的更远、更好、更顺利,而前者多会在抱怨中生活。
所以,当你发现自我不适应当前环境的时候,我觉得其实改变自我比起改变环境更容易一些,也更实用和实际一些。这样在工作中不论环境如何改变,你都能够应对自如,因为你本身就在改变。而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你的身边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应具备的就是“思考”。其实在工作中会思考的人要比只会努力的人更简便、更有效率、更有前途。
做为一名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我们也很快将要走出学校,踏上社会,有属于自我的一份工作。想要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我认为向杜拉拉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她的善于改变勤于思考。
不能说看完《杜拉拉升职记》就会让自我的学习和工作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但至少能够让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尽量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吧,无论得失,抱着学习的态度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我相信付出必须会有回报。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 篇四刚刚看完《杜拉拉升职记》,说实话是一部不错的电影,看的同时,除了钦佩老徐的才华以外,更关注于她和黄立行的搭档,这两个人真是太般配了,男的帅,女的美,而且两个人都超级有才,一个是音乐才子,一个是创作才女,天造地设的一对啊,真希望他们可以在一起。
言归正传,回到电影里,这是我第一次看老徐的电影,感觉这部时尚大片和之前看的一部《穿普拉达的女魔头》很相似,两部电影都讲述的是一位初出职场的新人的故事,都是靠着自己的不断努力荣升到自己想要的职位,不同的是,在《杜拉拉》里,主角的升职好像顺风顺水,得到了上司的青睐与爱慕,《普拉达》里,女主角经过了艰辛的努力,得到了女魔头的赏识。总体来说就升职这方面来看,《普拉达》更胜一筹。
时尚造型方面,《杜拉拉》运用大胆的颜色,无论是公司里的职业装,还是在泰国度假的波西米亚风,都运用了大胆的对比色,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并没有太多奢华的品牌,都是一些大众货,整部电影看起来清新俏丽。《普拉达》中,女主角身着国际品牌,女魔头更是每天一套,几乎每一个镜头的她都是不一样的着装,整部电影看起来华丽,从服装上看,给人一种距离感,两部电影就造型而言,各有各的精彩,我个人更喜欢《杜拉拉》里面的造型。
老徐这一次的电影可谓是下足了本,在片中与黄立行上演肉搏战,两位主演的好身材展现在镜头前面,精湛的演技使得电影更为精彩,不过我个人觉得,电影对于杜拉拉升职的表现交代得还不是很到位,给我一种起伏不大,顺风顺水的感觉,没有态度记忆点,倒是在感情的描写上交代到位,影片节奏太快也是整部剧细节不清楚的原因,说到这里,我看《杜拉拉》的感觉和《非常完美》差不多都是同样类型的电影,我还是比较喜欢节奏快的电影,这样可以让观众看到更多演员的表演功力。
总之很喜欢老徐,很喜欢黄立行,很喜欢老徐的电影,老徐加油啊!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篇五无意中看到网上点击率最高的影视剧是《杜拉拉升职记》,正好北京台在播放,所以先看了电视剧版的《杜拉拉升职记》。没有看全,只看了后面几集。感觉还不错吧,王璐丹版的杜拉拉年轻,善良,敬业,既是白领丽人,又是“劳动模范”,还是“女雷锋”,大孝女,最后的结局也不错,赢得了爱情事业双丰收。美中不足是为了衬托这个女劳模,活雷锋,贬低了别人。比如王伟的前女友黛西——不顾公司利益,打击报复,泄露销售情报;再比如拉拉的前男友为了一己私利,竟做起了商业间谍。这种对比衬托让人看了不太舒服——好朋友居然如此打击报复,这个世界是不是有些可怕呢?
因为没有看全电视剧,还急于想知道同题作品才女徐静蕾是如何演绎的呢?所以选择了观看电影版的《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的效率就是高,好几个镜头叠放,音乐也是快节奏,哦,真是感觉都市的白领们生活够紧张的。再说蕾蕾版拉拉比较成熟,大气,还装着点小可爱。处理的好的地方就是王伟的前女友——玫瑰(电影里叫玫瑰,电视里叫黛西),看到王伟有了新女友,虽然心里很不舍,在公司聚会时与王伟缠缠绵绵共舞一曲,然后华丽转身,潇洒而去,显示了现代女性特有的气度。这一部分让莫文蔚(饰演玫瑰)演绎的精彩浪漫,耐人寻味,感觉比电视剧中打击报复版的要痛快,要好看,要现代。
比较来说,王璐丹版的拉拉更认真,更敬业,更年轻;徐静蕾版的拉拉更自信,更生活,更多的展示了内心的焦虑,彷徨,爱恋;或许应该叫——《徐拉拉情爱记》更贴切些。
电视剧版的拉拉表现得更加细腻,内容也更丰富;电影版的更精练,时代感更强。同一个题目,同一个小说,改编过后却是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内容。导演和编剧的二次创作还是煞费苦心的。
《杜拉拉升职记》的读后感 篇六《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属于职场励志类的书籍,讲述了一个普通的职场女性如何选择适合自我的职业,在工作中又是如何表现,从而一步步由平凡走向成功的故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动点很多,比如:杜拉拉的真诚、勤奋、灵活、聪明,再比如:杜拉拉的处事方式、行为原则、工作方法等等,都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这些所有的感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主人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她的工作方式。
主人公杜拉拉在工作中是一个简单、认真、勤奋的人,她没有像很多职场中的人那样对待工作斤斤计较,把自我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当她做为一名普通员工接手到一项巨大工程的时候,她没有找借口推脱、没有计算自我是否吃亏,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尽自我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目的很单纯,只是站好自我的那班岗却收获了很多买不到换不来的知识和经验。正是这种简单的工作态度才使得主人公的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从而得到上级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如果工作态度里掺杂了太复杂的想法,反而不能全心投入。
简单并不代表不动脑筋,杜拉拉是一个十分善于动脑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懂得掌握适宜的尺度,在专业技能上她把握机会给自我充电,在工作方法上她善于总结讲究效果。而我最惊讶的莫过于杜拉拉的工作方式。
杜拉拉确实是十分善于动脑筋的人,她能够从庞杂的工作中整理出清晰的思路,找出自我工作的主线路,从而体现自我工作的最大效果,使自我目标明确。并且她善于总结,根据公司的实际情景她找出了自我独特的汇报工作方式,清晰明了,使自我与领导的沟通畅通无障碍,从而得到更多工作上的指导,使自我的工作更加顺畅、更加出色!
主人公杜拉拉的一些态度和方式对我是产生了必须影响的,比如:工作方式方面,较之以前,我此刻能够在做事之前先研究一下最有效的方式,这对提高自我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技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同样一本书每个人的看法或许都不一样,那是因为我们的需求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本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极大帮忙的。
在此把《杜拉拉升职记》分享并推荐给大家,有机会必须要看看,因为它会让我们觉得受益匪浅。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 篇七伴随着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在全国的热映,国人对企业HR管理领域的关注热度也不断升温。人力资源管理,也因为徐静蕾出神入化的演绎而在近期受到热捧,成为最理想的职业之一。剧中女主角杜拉拉从一个朴实的行政秘书,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人力资源经理,职场变迁中经历的种种HR管理困惑与刁难似曾相识,你是否也曾为此疑惑和苦恼过,在人力资本论大行其道的今天,你需要用战略人力资源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职场难题。
尽管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到现在的新兴的人力资本管理,但各国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在中国,企业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与《劳动法》的双重冲击,中国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管理。
在人力资本管理里,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单纯从事员工的人事资料的维护及员工工资的管理,应该是上升到配合公司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的管理,让企业处于可持续竞争的优势。所以战略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体系,是基于人力发展管理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福利管理、考勤管理、绩效评估。
《杜拉拉升职记》故事虽是虚构,但在情节中处处体现出了战略型的人力资本管理理念及特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战略管理。
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助理行政经理玫瑰在上海办装修最关键的时候借口以怀孕并有严重先兆流产需卧床三个月请假。这一方面是《劳动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面也是许多推崇人本管理公司所倡导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第二、人力资源实施战略的管理。首先公司以能力素质模型(也称“胜任力模型”)为员工规划与职业的发展,才使得杜拉拉从销售助理到行政主管最后升到人事行政经理。其次人力资源的规划与企业战略相关。当DB公司提出聚焦中国计划,那么人力资源的规划就要作为从短期快速招《一米范文·www.1mi.net》聘人员以支持企业的整体战略。当员工招聘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并未结果,而是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包括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及以胜任力模型为导向的相关职业素质提高的培训。再次在薪酬福利方面,DB公司有着完善的管理,从员工年度加薪,到员工的升职加薪以及按员工等级匹配的福利有着相关的制度。在考勤管理方面,也是和员工的等级挂勾,不同等级员工有着不同的假期。最后在绩效评估方面,公司则是利用360度评估的测评方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评定。
《杜拉拉升职记》的读后感 篇八我一直记得这么一个小故事,两个人到一家公司去应聘,经过面试,甲被聘用了,而乙被淘汰。乙不服气,就问公司经理为什么要选甲。公司经理没有回答而是说公司现在要买些大米,要乙去街上问问今天集市里面大米什么价格,乙兴致冲冲的问了价格,马上回来告诉了经理大米的价格。之后,经理要甲也去街上问问今天集市里面大米什么价格,甲去了半个小时后大汗淋漓的跑回来,后面还跟了几个挑着大米的人,甲对经理说他今天去集市问了整条街上大米的价格,他便从中找了几个价格合理,大米质量好的销售商过来,供经理选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站在上级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了解上级布置这项任务给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只有站在上级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了,才能避免重复返工,才能把任务完成的圆满。这也是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中反复提到的保持与上级的一致性。但是并非只要是上级要求的就机械的去做,人无完人,上级有时候也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你如果觉得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妥当,你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妥当的方式与上级商量。站在自己的立场做事情,指的是,不能机械式的听从上级的指令,对于上级的指令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执行,对于那些违法法律的、违反做人底线的指令应当站在自己的立场。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篇九今天读了《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示,原来我一直生活在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当中。原来生活是那么的复杂,那么的深不可测。他甚至都不给你喘息与学习的机会,就让你在黑暗中自己摸索着,找到光亮与未来。拉拉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很舒服。尤其是在80后的眼中,这无疑是大家最向往的生活。在外企工作,月薪上万,没有负担。人长漂亮,小资的日子那叫一个美。但当细看了这本书后,才发现钱真的不是那么好挣的。高薪的背后也有太多不为人知的伤痛和泪水。那种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竞争,每天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是那么容易的。那并不是单纯的有耐心,有交际沟通能力就能解决。那更多的需要技巧和门路。我们还有不久也要走进职场。这是我们必备的课程。那种在面对各种困难下所需的本领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而这本书恰好简洁明了的教会了我们很多。
1、明确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能给公司带来最大价值的业务,这部分业务最累最难做,但也最受重视,最有发展前途。长远来看,勇于担当重任,敢于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使自己更快增值。升职、加薪、投资(股票、基金、房产)、情感,这些贯穿人的一生的主旋律需要用心经营。实现财务自由,过高品质的生活是奋斗的目标,向上奋斗都是脑力的较量,再小的事要做好都要用心,都不简单。对于不甘平庸的我们,奋斗很累,但无法停不下来。没有钱时,你会觉得钱最重要,有了一些钱你又觉得其实开心、轻松和驾驭感最重要。境遇不同,心态不同,选择不同,想法不同。职场中的主流精神需求:被尊重,被信任,安全感。
2、老板喜欢直接听到基层一线的声音,尤其喜欢听“小报告”,从制衡的角度更喜欢看到下属不合,这在民营企业表现更明显。而在大多数级别分明,管理规范的外企等大公司,一般来说老板不喜欢下属越级报告。多半的越级行为以失意告终,也许当时就那件事本身而言,你能赢,但长远看基本上你还是输了。没有谁去真正的主持公道、评判是非,利益第一,维护自己的职业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级别越高在更高层心目中位置越重要,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一个不投缘的直接上司,你们不是一类人,很多观点和做法不一致,注定你会做的很累,且没有前途。直接上司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有时你会很愤懑。要么你选择离开,要么改变自己,积极沟通,和他保持一致,多去了解对方的风格,而别和他们说“我过去如何如何”。不管过去你做的多好,那都只是过去,对新老板没有意义。我想到《小公务员之死》中的那个可怜的小公务员,做下属的对上司惟命是从、战战兢兢,他一句话你可能就要想半天,呵呵,打工挣口饭吃不容易。
3、在大公司工作,除了较高的薪水,良好的福利和工作环境,还有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一些高素质和专业的人,与他们为伍你会觉得自己比较有层次,但同时聪明人在一起,你会觉得挺累,自己也不够出色。一种不如人的感觉总是令人沮丧和郁闷的。如果在工厂,你可能觉得可以与你共语的人太少,和那些大老粗简直是对牛弹琴,你会有种做鸡头的优越感。但工厂工作环境差,福利没有保障,不会严格遵守劳动法规,不会讲究工作生活的平衡。
4、老板的风格对公司的氛围和文化起到绝对的影响。拉拉说的,一个公司当家人的气色好,公司的生意才能做得好。真正的大老板都是心胸宽广,有见识,富有人格魅力,能够感染大家的人。如同作者描述的那样:他有力地和人们握手,怕他们的肩膀,并且洪亮爽朗的大笑。遇到一个这样的老板是种福分,遇到一个肯授权、懂分享的老板更是种幸运。特别在民营企业,找工作就是找老板,一定要选对老板,这很重要。一个好的老板第一条是讲诚信,说话算数,人品好。
5、外企等大公司的EMAIL文化很严重,作为沟通的主要方式,它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但又不得不遵守。比如谁发这个邮件,什么时候发,主送给谁抄送给谁,明送还是暗送,内容遣词造句,阅读的人会怎么想,有什么影响等等,都颇费心思。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人有没有思路,情商高不高,考虑问题全面与否,从一封EMAIL上就能否管窥一二,对于职场新人或从小公司到大公司的人,这点不能小觑。
6、不管在哪,草根要想往上混,口才一定要好(一句话从不同的角度讲都有一定道理),逻辑性条理性要好,情商一定要高,而且要踏实执着,能做出几个像样的成绩,像杜拉拉一样。什么是情商高,我觉得就是做一件事不但只考虑事情本身,而是举一反三、见微知著等能力,推理、联想、总结、判断、规划、领悟的能力强。职位越高,对情商的要求越高,沟通、协调、管人等等,而不仅是有能力做这件事。而在公司工作,多多少少都会有打工心态,公司又不是自己的家,能干一天是一天,很少人对工作这么卖力(好在杜拉拉加班加点勤奋工作,老板看到了,结果事情也成了)也没有人会真正为你着想,但如果真想做点事,想升职加薪,不付出不行,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你周围的同事身上,在工作上面是必须的。会做人,人缘好,关键时候别人能够支持你,说你好话而不是背后打你的小报告。很多时候,对方接受了你的人,你的观点就很容易被接受。升职最快的途径是获得上级的上级的好感和钦点,或直接上司离开腾出位置。正如PMP上讲的暗示权力,比如和老板是同学、老乡、邻居,和老板关系好,老板叫你一起吃饭,经常和老板在一起等等,都会无形增加你的权力和影响。聪明的下属要善于借用暗示权力。
7、从面试官的素质和面貌就可以反映这个公司的很多东西,他不怎么样,公司能怎么样?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老板的风格也不一样,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如果你是上司,是用能力强的,还是用听话的?我想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用处,他们都是为了你的目标服务的,威胁或无助于你,他们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在民营企业,如果你想让你的下属走人,但你的老板又黏黏糊糊不支持你,这是非常痛苦的,你根本就没有权力嘛。官僚就是该做决定时思考,遇到困难时授权,这话说的好。一个萝卜一个坑,有时找工作不顺利并不是你不够好,而是这个职位没有空缺,或者即使空缺,而考虑到你和上司或关键人物的风格不匹配、不适应而没有最终选你。能力很重要,机会和运气也很重要。
8、人的精力有限,应该花大部分时间在发挥强项上,而不是弥补短板上(弥补短板太花时间,而且效果不明显),做到扬长避短,让长处更长,因为人都是靠自己的长处吃饭的。
9、分析周围同事的处境和需求,制定不同的行动策略,而不要闷着头只知道傻干。如果是对手,多留一份心,掌握他的把柄,摸清对手心理和需求,才能在博弈中赢得主动。不同阶层有不同阶层的争斗和烦恼。
10、拉拉在工作谈到干了活还受气该怎么办?我很认同。领导都喜欢你提出问题的同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提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他多半比你更清楚。拉拉选择在老板比较清醒而不烦躁的时候找老板开会,让他了解困难的背景和自己为此做的工作,给他两个解决方案让他选择(老板都喜欢做选择题,不喜欢做问答题),从而让他了解自己工作中的难度,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态度。老板同意你的方案,或者在你的方案基础上略作修改,这就是你争取了主动,按自己的思路工作。在执行中不定期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主动在重要阶段告诉老板事情的进展,以此逐渐让老板关注你和信任你。
11、职业选择和规划上,拉拉的经验总结的很好:
A你得找一家好公司,即一家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牛公司。
B你得找一个好的方向,永远不要远离核心业务线。
C你得跟一个好老板,比如他愿意教你,对你和蔼,能授权,给你加工资大方等。
D更关键的是他在公司处于强势地位,你才有可能强势起来,发展的快。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篇十苏格拉底说过,一个人被一块石头绊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每次都因为犯了同样的错误而失败。人不是神仙,不可能不犯错误,所以不要怕犯错误,但是同样的错误只允许自己犯一次。允许犯错误是因为犯错可以让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获得经验。在犯错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但是同一个错误犯多次,甚至是一犯再犯的人,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差。对于不学会吸取教训,不学会避免犯错的人,他的人生注定充满失败。